首先感谢提问,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。
一:壬寅宫变的经过
明朝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,十月二十一日,紫禁城里的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朱厚熜。
历朝历代,每个帝王冀希望于长生不老,嘉靖尤为突出。
他迷信方士、崇尚道教,将道教修炼作为精神支柱,还用于治国理政。
为寻求长生不老,他在宫内大肆炼丹,使得后宫氤氲一片,雾气缭绕。他听信方士的谗言,相信用纯真少女初潮的经血作为药引,和入丹药,具有神奇功效。
为保证丹药的品质,被采集经血的少女年龄以十三四岁,品貌端正,容颜俊美为宜。采集期间,不能吃饭食腥荤,应以桑叶为主,伴以晨起的朝露,效果更佳。
为此,嘉靖通过各种手段,搜罗了全国近千名无辜少女,囚于宫中,以桑叶为生,朝露为食。不少宫女因营养不良,身体孱弱,暗无天日,时时刻刻面临死亡的威胁;另外嘉靖暴戾无常,动辄命人对犯错的宫人拳脚相加,要么梃杖侍候,为此而伤命的足有两百人,宫内凄凄然然。
生死渺茫之间,好多宫女忍无可忍,终于被唤起了抗争的意识,决定为自已的生命博上一博。
其中,翊坤宫的一个宫女叫杨金英,她串联杨玉香、邢翠莲、姚淑翠、杨翠英、关梅秀、刘妙莲、陈菊花、王秀兰等十几个宫女,待皇帝来到翊坤宫的时候,把皇帝用绳索勒死。接下来,她准备了一条细料仪仗花绳,并搓成一个绳套,对如何作案作了精心布置。
机会来了。
这天晚上,嘉靖服用了陶仲文炼制的丹药(春药)后就寝于翊坤宫,服侍他的是端妃。
夜深了。宫女应该先绑了端妃(史书未记载)。
然后,按计划进行,捆缚了嘉靖,嘉靖大声呼救,被人用布团塞住嘴巴,用黄绫布将头部蒙住。
怪事发生了,慌乱之中,这群宫女居然把绳索打了死结,嘉靖垂死挣扎,怎么也勒不死他。于是宫女们取下头上的金钗、发簪向嘉靖身上猛刺,刺了很多的明伤,但不足以致死。
这时候,出了一个叛乱,一个名叫张金莲的宫女急忙跑出翊坤宫(也许在宫女作案的同时),向附近坤宁宫的方皇后自首去了。
皇后快速抵达,结果,嘉靖只是昏迷,命还没丢。各宫女四处逃散,被大内侍卫全部抓捕。
方皇后命司礼监紧急审问,并把结果上报嘉靖。嘉靖颁谕旨:“这群逆宫婢杨金英等,并王氏各朋谋害弑朕于卧所,凶恶悖乱,好生悖逆天道,死有余辜。你们即打问明白,不分首从,便都拏去,依律凌迟处死,锉尸枭首,示众尽法。各该族属,不限籍之同异,逐一查出,着锦衣卫拏送法司,依律处决,财产抄没交官。〞
刑部会同锦衣卫将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女绑赴市曹,凌迟处死。(何其悲凉)
涉案的王宁妃和曹端妃,不便示众,在宫里被秘密处决。
以上就是整个事件的全过程。因嘉靖二十一年属壬寅年,所以称为"壬寅宫变"。
明世宗嘉靖
二:历史上关于壬寅宫变的几种猜测和观点
观点一:一妃一嫔引发的政治斗争
明史上的“大礼仪”之争在嘉靖朝延续了20年,它实质上是朝臣与皇帝,朝臣各派系之间的斗争。“大礼议”之争嘉靖胜利了,但刚结束就发生“壬寅宫变”,而且与一妃一嫔有关。因此推断,政治斗争的战败方想利用妃嫔除掉嘉靖。个人认为不可信,嘉靖的铁血手腕既然胜得了“大礼仪”,相信不会再次陷入这个政治漩涡。
观点二:宁嫔王氏首谋发动宫变
嘉靖大婚后九年,一直没有皇子诞生。为此嘉靖在宫中建坛求嗣,以求得到儿子。以礼部尚书为监礼使,文武大臣轮流值班进香,一直没有结果。到嘉靖十五年,请道士邵元杰主持祈坛。当年,后宫妃嫔就生了男孩,而且连续生了好几个(巧合呀!)。宁嫔也生了一个,按惯例,她应该从嫔晋为妃,可宁嫔并未获封。
宁嫔心存不满,指使杨金英等宫女在宠妃曹氏宫中作案,从而打击报复,嫁娲曹妃。
个人认为,该观念不成立。因为宁嫔产子在其他嫔妃之后,诞下皇子已不足为奇,不过嘉靖未及时跟进封妃属实。但是,宁嫔已有所出,封妃应该是早迟问题,以她的家族背景应该深知,谋逆弑君可是诛连九族的大罪,宁嫔不会这么愚蠢。
宁嫔
三:揭开壬寅宫变的真相
先请看两段历史记载:《明宫词》:“世宗性卞,待宫人多不测,宫人惧。”什么意思呢?嘉靖性格狂燥,情绪不太稳定,无风起浪,搞得宫里人人自危”。
《李朝中宗实录》记载:“若有微过,辄加箠楚,因此殒命者多至二百人。”意即宫人稍有过错,随意鞭打杖责,为此而伤命宫人超过两百人。
这两段记录相对可考,观点基本一致。
那么真相来了,这应该是嘉靖的暴唳,为实现长生不老,满足私欲残害无辜少女所致。
个人觉得,把“壬寅宫变”称作一次宫人的起义,并不为过。
虽没成功,但成功打击了嘉靖的意志(随后二十年不上朝)。
“壬寅宫变”枉死了十六位女英雄!她们没有什么文化,挣扎于封建社会的无奈之中,发起了对生命的抗争,同时唤起了这个时代人们意识的觉醒。
明嘉靖二十一年(1524)十月十九日,宫内王嫔、曹妃在东稍间点灯时分,商量说:“咱们下了手罢,强如死在手里!”宫女杨金英、杨翠英、苏川药、杨玉香、邢翠莲在旁听说,深表赞同。是时杨玉香就往东稍间去,将细料仪仗花绳解下,总搓成一条。
二十一日晚,曹妃宫。至二十二日卯时分,杨玉香将绳递与苏川药,苏川药又递与杨金花拴套儿,一齐下手。杨翠英说:“掐着脖子,不要放松!”邢翠莲将黄绫抹希递与姚叔皋,蒙在面上。邢翠莲按着胸前,王槐香按着身上,苏川药拿着左手,关梅秀拿着右手,刘妙莲、陈菊花按着双腿,姚叔皋、关梅香扯绳套儿。张金莲见事不好,去请娘娘(方皇后)来。姚叔皋打了娘娘一拳。王秀兰打发陈菊花吹灯。总牌陈芙蓉说:“张金莲叫陈芙蓉点着灯。徐秋华、邓金香、张春景、黄玉莲把灯打灭了。芙蓉就跑出叫管事牌子来各犯拿了。由于这十几名宫女一时惊乱,绳子结成死扣,无法勒紧,明世宗朱厚熜一度被勒气绝,后又复苏。结果曹妃同王嫔并官女等一起被凌迟处死。”这便是明代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嘉靖宫变。
这个事件看上去一目了然,似乎没有什么疑问。但是,有人认为,这里边也尽有蓄意捏造、诬陷不实之处,主要是方皇后妒忌曹妃得宠,乘机将其打成主谋之一。关于此案的处理,由于明世宗此时身受重创,乃方皇后一手包办。《古今图书集及·宫闱典》中记载:
“(曹)妃实不知也,以宠故及于难。帝遂衔方后。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,宫中火,中官(太监)请救后,帝不应,后遂崩。”
方皇后妒忌曹妃,乘势处死,世宗因此衔恨,以致宫中失火而见死不救方后,足见世宗对曹妃宠爱之深。黄景昉《国史唯疑》记载,由于曹妃冤死,明世宗帝感到宫中在闹鬼,曾问徐阶:
“壬寅(嘉靖二十一年)大变,内有枉者为厉。”
徐阶回答说:
“彼生而贵近,殁受枉,能无为厉!”这个厉鬼即指端妃曹氏。
令人不禁要问的是,究竟为了什么事情,逼得十几个身处深宫、体弱少力的青年女子,敢于冒着死罪,齐心下手要把皇上勒死呢?口供中曾有“强如死在手里”的话,就使我们推想到,必然是有某种要将她们置于死境的措施,被她们发觉了,反正怎样也是死,莫若先下手。据这种情况来揣度,很可能和明世宗朱厚忽炮炼丹药不无关系。
嘉靖是个迷信神仙、求长生不死的人。嘉靖十九年他宠用方士段朝用炮制成长生不老丹药,太仆寺卿杨最因“谏丹药,予杖死。”(《明史·世宗本纪》)因此,察其情由,官变之事必肇端于为炼丹药而摧残少女的健康,甚至生命。杨金英等目睹先前牺牲者的惨状,恨之彻骨,明知事情成与不成,自己定遭凌迟处死,她们却全无畏惧,下定决心,要和这个万恶刽子手朱厚忽展开同归于尽的拼死搏斗。
嘉靖经受这次沉重打击后,并无丝亳忏悔之意,相反更变本加厉。
前后比观,可以清楚,他们是在干牺牲人命的罪恶勾当。其所以没有再发生暗杀事件,一是加强了防范;二是这些女子年龄稚小,不能起来反抗。这应当就是宫变的内幕实情。
壬寅宫变,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,是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帝的一次事件。由于此事发生在嘉靖壬寅年,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。
嘉靖帝迷信方士,崇尚道教,不但将道教作为精神支柱,而且还作为治国的依据。 为求长命,苦炼不老神丹,大量征召13、14岁的宫女,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,炼制丹药。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,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,只能吃桑叶、喝点露水。嘉靖帝多疑暴戾喜怒无常,鞭打宫女是家常便饭。宫女们终于忍无可忍,在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,发动了“壬寅宫变”。
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,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乘着嘉靖帝熟睡之际,用黄绫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,然后用手拉扯,企图杀死嘉靖帝。而后又因打了死结,杀不死嘉靖帝,遂又用钗、簪等物刺向嘉靖帝。
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,报告给方皇后。方皇后赶到,将宫女们制服、并下令凌迟处死,首犯凌迟处死后诛灭九族。而且,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,王宁嫔也一并斩首
壬寅宫变是中国历史上一起绝无仅有的宫女起义
壬寅宫变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,由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次失败事件。由于此事发生在壬寅年,所以称之为“壬寅宫变”。当时明世宗,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药,命方士炼丹。当时皇帝迷信,认为未有经历人事的宫女的月经可保长生不老,因此大量征召十三、四岁宫女,并命方士利用她们的处女月经来制丹药。另外,为保持宫女的洁净,宫女们不得进食,而只能吃桑、饮露水。所以,被征召的宫女都不堪苦痛。结果,以杨金英为首的宫女们决定起义,趁嘉靖帝熟睡之时,用麻绳希望勒毙他。谁知在慌乱之下,宫女们将麻绳打成死结,结果只令嘉靖帝吓昏,而没有毙命。 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,报告给方皇后。方皇后赶到,将宫女们制服、并下令斩首,首犯凌迟处死。而且,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,也一并斩首。由于此事发生在在嘉靖壬寅年(嘉靖二十一年,公元1542年),所以后世史学家称之为“壬寅宫变”。
壬寅宫变中被宫女暗杀的皇帝是谁 宫女起义之谜
壬寅宫变简介——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宫女起义之谜!壬寅宫变是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,由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皇帝的一次失败事件。由于此事发生在壬寅年,所以称之为“壬寅宫变”,是历史上一起罕见的宫女起义。
自古以来,防备森严的地方不是监狱,而是皇宫。皇帝为防人行刺,日日夜夜命人巡逻守卫。明朝也不例外。
明朝皇帝的寝宫是紫禁城内的乾清宫。除了皇帝和皇后,其余人都不可以在此居住,妃嫔们也只是按次序进御,除非皇帝允许久住,否则当夜就要离开。
嘉靖年间的乾清宫,暖阁设在后面,共9间。每间分上下两层,各有楼梯相通。每间设床3张,或在上,或在下,共有27个床位,皇上可以从中任选一张居住。因而,皇上睡在哪里,谁也不能知道。这种设置使皇上的安全大大加强了。然而,谁又能防备那些守在他身边的宫女呢?
就是这群宫女,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,这就是历史上的“壬寅宫变”。“壬寅宫变”发生在嘉靖壬寅年(嘉靖二十一年,公元1542年)。当时史料曾有如下记载:
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,十几个宫女决定趁朱厚骢熟睡时把他勒死。先是杨玉香把一条粗绳递给苏川药,这条粗绳是用从仪仗上取下来的丝花绳搓成的,川药又将拴绳套递给杨金英。邢翠莲把黄绫抹布递给姚淑皋,姚淑皋蒙住朱厚骢的脸,紧紧地掐住他的脖子。邢翠莲按住他的前胸,王槐香按住他的上身,苏川药和关梅秀分把左右手。刘妙莲、陈菊花分别按着两腿。待杨金英拴上绳套,姚淑皋和关梅秀两人便用力去拉绳套。眼看她们就要得手,绳套却被杨金英拴成了死结,最终才没有将这位万岁爷送上绝路。宫女张金莲见势不好,连忙跑出去报告方皇后。前来解救的方皇后也被姚淑皋打了一拳。王秀兰叫陈菊花吹灭灯,后来又被总牌陈芙蓉点上了,徐秋花、郑金香又把灯扑灭。这时管事的被陈芙蓉叫来了,这些宫女才被捉住。朱厚骢虽没有被勒断气,但由于惊吓过度,一直昏迷着,好久才醒来。
事后,司礼监对她们进行了多次的严刑拷打,对她们逼供,但供招均与杨金英相同。最终司礼监得出:“杨金英等同谋弑逆。张金莲、徐秋花等将灯扑灭,都参与其中,一并处罚。”
从司礼监的题本中可知,朱厚后来下了道圣旨:“这群逆婢,并曹氏、王氏合谋弑于卧所,凶恶悖乱,罪及当死,你们既已打问明白,不分首从,都依律凌迟处死。其族属,如参与其中,逐一查出,着锦衣卫拿送法司,依律处决,没收其财产,收入国库。陈芙蓉虽系逆婢,阻拦免究。钦此钦遵。”邢部等衙门领了皇命,就赶紧去执行了。有个回奏,记录了后来的回执情况:“臣等奉了圣旨,随即会同锦衣卫掌卫事、左都督陈寅等,捆绑案犯赴市曹,依律将其一一凌迟处死,尸枭首示众,并将黄花绳黄绫抹布封收官库。然后继续捉拿各犯亲属,到时均依法处决。”圣旨中提到了曹氏、王氏,曹氏、王氏是谁呢?据人考证,她们是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,因此,有人根据这道圣旨得出结论,是曹氏、王氏指使发动了这场宫廷政变。
司礼监题本中记录了杨金英的口供:“本月十九日的东梢间里有王、曹侍长(可能指宁嫔王氏、端妃曹氏),在点灯时分商说:‘咱们快下手吧,否则就死在手里了(手字前可能漏一个‘他’字,指朱厚骢,或有意避讳)。’”有些人便以这一记载作为主谋是曹氏、王氏的证据。
然而有人则不以为然,认为如果主谋是曹氏和王氏,那么史料上应该记载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的情况,而在以上所述的行刑过程当中,却从未见到过对曹氏和王氏的处置的描述,因此主谋是谁尚不能断定。
壬寅宫变———《明史》里的说法是:嘉靖帝为求长生不老,要以“吸风饮露之道”成仙。在园中可植蕉数株,每早,阔叶上必布满甘露,晨起口干舌燥之即,吮吸若干片,可觉甘甜爽口,并有延年宜寿之说。嘉靖帝为采集甘露饮用,日命宫女们凌晨即往御花园中采露,导致大量宫女因之累倒病倒。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,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乘着嘉靖帝熟睡之际,用黄绫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,然后用手拉扯,企图杀死嘉靖帝。而后又因打了死结,杀不死嘉靖帝,遂又用钗、簪等物刺向嘉靖帝。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,报告给方皇后。方皇后赶到,将宫女们制服、并下令斩首,首犯斩首后诛灭九族。而且,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,也一并斩首。
因为这事发生在壬寅年,所以称为壬寅宫变。
清代人写的这个版本可信度很低,因为皇帝夜宿宫妃处,都是有太监和内侍卫在外侍候守卫,为什么十几个小宫女能够如入无人之境?而且为何害怕告密的那个小宫女要跑到皇后那去报信?明明出门就有一大批侍卫和太监,那么这群内侍卫和太监去哪了?就算当时内侍卫不在随身守卫,至少端妃宫中也有太监吧,而且嘉靖帝也有太监随扈吧,还有为何这次事变后为何嘉靖就搬离紫禁城,去了西苑?有人提出这是是场内外廷勾结的政治阴谋,结合明代大部分皇帝都是非正常死亡,这件事就更加扑所迷离了,比如明孝宗(嘉靖的堂叔)被药死了,而那名御医却只是遣返还乡,明武宗(嘉靖的堂哥)掉水里,一大批侍卫和宫人们都在岸上看着,直到后面其它宫的宫人跑来才将其救起,还有明仁宗,当皇帝前还活蹦乱跳的。
据史书记载;此事系一场宫女起义!起因为:朱厚熜为求长生不老药!听信方士之言广采处女经血!招致以杨金英为首的十几个宫女的不满!一日在曹端妃宫中用绳子欲将朱厚熜勒死!!可惜,打了个死结!弑君未遂!起义宫女被枭首示众!
主谋曹端妃及王宁嫔被吊死!但事实真相究竟如何,无人知晓,因此!!系明朝宫闱谜案之一。
壬寅宫变,发生在明朝嘉靖年间,是宫女们意图杀死明世宗嘉靖帝的一次事件。由于此事发生在嘉靖壬寅年,所以称之为壬寅宫变。
嘉靖帝为求长生不老,要以“吸风饮露之道”成仙。在园中可植蕉数株,每早,阔叶上必布满甘露,晨起口干舌燥之即,吮吸若干片,可觉甘甜爽口,并有延年宜寿之说。嘉靖帝为采集甘露饮用,日命宫女们凌晨即往御花园中采露,导致大量宫女因之累倒病倒。
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,杨金英等十数名宫女乘着嘉靖帝熟睡之际,用黄绫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,然后用手拉扯,企图杀死嘉靖帝。而后又因打了死结,杀不死嘉靖帝,遂又用钗、簪等物刺向嘉靖帝。
在这时其中一个胆小的宫女因害怕,报告给方皇后。方皇后赶到,将宫女们制服、并下令凌迟处死,首犯凌迟处死后诛灭九族。而且,连当时服侍嘉靖帝之端妃,王宁嫔也一并斩首。
壬寅宫变是中国历史上一起绝无仅有的宫女起义。
背景
嘉靖帝迷信方士,崇尚道教,不但将道教作为精神支柱,而且还作为治国的依据。为求长命,苦炼不老神丹,大量征召13、14岁的宫女,采补她们的处女经血,炼制丹药。为保持宫女们的洁净,她们经期时不得进食,只能吃桑叶、喝点露水。嘉靖帝多疑暴戾喜怒无常,鞭打宫女是家常便饭。宫女们终于忍无可忍,在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,发动了“壬寅宫变”。
经过
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的11月)十月二十一日夜晚。嘉靖帝在服用了陶仲文炼制的药物之后,来到了一个封为“端妃”的曹姓宠妃的住所。曹妃的这个住所名叫“翊坤宫”,和皇后居住的“坤宁宫”相距不远。这位曹妃虽然受到嘉靖帝的宠爱,却也时时遭受他的冷待。而侍奉曹妃的宫女,更是屡受责罚。
在这些宫女中,有一位叫杨金英的,她串联了蓟州(有误,别书作“苏川”)药、杨玉香、邢翠莲、姚淑翠、杨翠英、关梅秀、刘妙莲、陈菊花、王秀兰等十多位宫女,商量说:“咱们快下手吧,否则就死在手里了”,他们准备在皇帝再次来到翊坤宫时,将皇帝弄死。杨翠英、苏川药、杨玉香、邢翠莲在旁听她说,是杨玉香就往东稍间去拿了一条细料仪仗花绳解下,搓成一个绳子套。
这天晚上,嘉靖睡在端妃宫中,趁着这个机会,杨金英将绳递与苏川药,苏川药又递与杨金花拴套儿,一齐下手,把嘉靖帝死死按住。姚叔皋(《明实录》作淑翠)掐着脖子。杨翠英说:‘掐着脖子,不要放松!’嘉靖帝从梦中惊醒,正要叫喊,却被人用布团塞住了口。邢翠莲将黄绫抹布递与姚叔皋,蒙在面上。宫女们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套,把嘉靖皇帝的脖子套住,然后用手拉扯。邢翠莲按着胸前,王槐香按着身上,苏川药拿着左手,关梅秀拿着右手,刘妙莲、陈菊花按着两腿,姚叔皋、关梅秀扯绳套儿。
嘉靖帝拼命挣扎,她们便又打了一个结。但就是这个结打坏了,两个死结套在一起,越拉越紧,却就是勒不死皇帝。另外几个宫女急了,她们拔下自己的金钗、银簪,朝着皇帝身上便是一顿乱刺。嘉靖帝被多个宫女按住,动弹不得。眼见皇帝勒不死,有人害怕了,认为这皇帝他就不是人,他是“真龙”,是“真命天子”。于是一个名叫张金莲的宫女跑出翊坤宫,直奔皇后住的坤宁宫自首。这是嘉靖帝的第三位皇后了。皇后听说一群宫女谋杀皇帝,大吃一惊,连忙带人赶往翊坤宫救驾。
杨金英等人见势不妙,只得抛下皇帝,四处奔逃。最后一个个被抓了起来。皇后一面带人解开套在皇帝脖子上的绳索,一面派人召来御医。此时的嘉靖帝,虽然没有被勒死,却也吓得昏了过去。而伤势其实并不太重,只是被宫女们乱挥钗簪,扎得浑身是血。
嘉靖帝被勒受惊,气息将绝,诸御医畏惧获罪,不敢用药。惟独太医院使许绅冒着万死,“调峻药下之,辰时下药,未时忽作声(过了七、八小时),去紫血数升,遂能言。”事后,许绅被“赐赍甚厚”,但不久他便得了重病,心知难愈,对家人道:“熜曩者宫变,吾自分,不效,必杀身,因此惊悸,非药石所能疗也。”这位太医院的长官是吓死的,当时严重紧张之状可见。
方皇后命司礼监太监张佐、高忠等审讯被捕宫女,并将结果上报嘉靖皇帝,“言金英(即杨金英)与苏川药、杨玉香、邢翠莲、姚淑翠、杨翠英、关梅秀、刘妙莲、陈菊花、王秀兰亲行弑逆,宁嫔王氏首谋,端妃曹氏时虽不与,然始亦有谋。张金莲事露方告,徐秋花、邓金香、张春景、黄玉莲皆同谋者。”这里,将端妃曹氏也牵连进去,显系方皇后主意。她早就对曹端妃受宠怀有深深的妒意,正好利用此事发生在曹端妃处所的机会,加其以罪名,以便予以惩治。
根据司礼监的上奏,嘉靖帝遂颁谕旨称:“这群逆宫婢杨金英等,并王氏各朋谋害弑朕于卧所,凶恶悖乱,好生悖逆天道,死有余辜。你们即打问明白,不分首从,便都拏去,依律凌迟处死,锉尸枭首,示众尽法。各该族属,不限籍之同异,逐一查出,着锦衣卫拏送法司,依律处决,财产抄没交官。”
于是刑部会同锦衣卫将杨金英等十六名宫女绑赴市曹,凌迟处死。还将丝花绳和黄绫抹布封收官库。王宁嫔和曹端妃的身份是妃嫔,自然不便在街头行刑,可能是在紫禁城内秘密处死的。
有个回奏,记录了后来的回执情况:“臣等奉了圣旨,随即会同锦衣卫掌卫事、左都督陈寅等,捆绑案犯赴市曹,依律将其一一凌迟处死,尸枭首示众,并将黄花绳黄绫抹布封收官库。然后继续捉拿各犯亲属,到时均依法处决。”圣旨中提到了曹氏、王氏,曹氏、王氏据人考证,她们是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,因此,有人根据这道圣旨得出结论,是曹氏、王氏指使发动了这场宫廷政变。
嘉靖帝清醒后,根本不相信端妃会对自己下毒手,但也很无奈。由于曹妃冤死,嘉靖帝常感到宫中在闹鬼,曾问阁臣徐阶:“壬寅大变,内有枉者为厉。”徐阶回答说:“彼生而贵近,段受枉,能无为厉!”这个厉鬼即指端妃曹氏。
由于这个事件发生在嘉靖二十一年,是壬寅年,又在后宫发生,所以当时的人们和后来的历史学家称之为“壬寅宫变”。
影响
壬寅宫变是嘉靖帝专横暴躁,横施淫威所造成的,对嘉靖朝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。表现为三个方面:第一,开启了嘉靖帝怠政的时期,嘉靖帝从此独居西苑,潜心修道;第二,宫变的起因主要是嘉靖帝为了炼丹而把宫女们逼上绝路。这一事件后也加深了嘉靖帝崇奉方术的程度。嘉靖帝狂热地崇信道教,专一奉道事玄;第三,直接导致严嵩专权乱政的出现。壬寅宫变是嘉靖朝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。